当前位置: 爱诗词/古诗/望江南·天上月

望江南·天上月

五代佚名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译文

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参考资料:

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注释

更阑:更残,即夜深。
奴:古代女子的谦称。
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参考资料:

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创作背景

  这首是敦煌曲子词。这是一首写于封建的词。写一个弃妇的悲吟,“痴心女子负心汉”,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无数悲剧。词着重写中的女子独自望月怀人到深夜,而那男子却变了心是为了反映出封建社会里妇女的痛苦心情。

鉴赏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佚名的其它诗文

宋朝佚名

物之熙熙,胡为其然。
蒙神之休,迺敢报旃。
有邸斯珪,有量斯币。
于以奠之,格此精意。

宋朝佚名

晨半未融,天宇澄穆。
有虔秉诚,将以币玉。
如在左右,罔不祗肃。
神兮安留,锡以祉福。

宋朝佚名

帝奠九壥,孰匪我疆。
翳我东土,山川相望。
祀事孔时,肃雍不忘。
来峨濛鸿,郁哉洋洋。

宋朝佚名

鹿鸣相呼,聚泽之蒲。
我乐嘉宾,喜瑟吹笙。
我命旨酒,经燕以娱。
何以赠之,玄纁粲如。

宋朝佚名

惟我有宋,昊天子之。
三年卜祀,百世承基。
施及冲眇,奉牲以祠。
敢忘齐粟,偏举上信。

宋朝佚名

四序伊始,三阳笔开。
条风入律,玉琯飞灰。
望云肃谒,鸣佩斯来。
称觞献寿,瞻拱星回。

宋朝佚名

于皇帝德,乃圣乃神。
本支百世,立受惟亲。
敬共冠事,以明人伦。
承天右序,休命用申。

宋朝佚名

户牖严丹扆,鵷莺簉紫庭。
垦祈南岳寿,势拱北辰星。
得士于兹盛,基邦固以宁。
诚明一何至,金石兴丹青。

宋朝佚名

[姑洗为徽]彀资土养,民赖彀生。
功利之博,莫之兴京。
式严祠坛,因物荐诚。
礼具乐奏,惟神顾歆。

宋朝佚名

祖后重寿,亲闱闰崇。
骈庆聊休,申景铺鸿。
疊壁交辉,多德焕来。
亿万斯年,福禄攸同。
古诗文分类
© 2021 爱诗词 | 渝ICP备2021003345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