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诗词/古诗/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真人朗读

宋朝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译文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注释

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
榭(xiè):建于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之木屋。
凤帏(wéi):闺中的帷帐。
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颦(pín):作动词为皱眉,作形容词为忧愁。
绣户:解释华丽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
疏萤:指萤火点点,忽明忽暗。

赏析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便没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有意味的是,词人使“愁闷”与“颦眉”分属于“新”“旧”二字。“旧”字以见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长“新”字则表现其愁情之与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与相思有关,这又是“旧”。“新”“旧”二字相映成趣,更觉情深。

  辗转反侧,失眠多时,于是乃有“起来”而“临绣户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来。然而户外所见,只不过“时有疏萤度”而已,其人望来终不来。此时,女主人公空虚寂寞的情怀,是难以排遣的。在这关键处,词人又却又写出了一丝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词人给她一点安慰,一轮缺月,高挂中天,并赋予它人情味,说它因怜悯闺中人的孤栖,不忍独圆。“多谢”二字,痴极妙极。同是写孤独情怀,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

创作背景

  朱淑真的爱情生活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多情而敏感,因此于中秋节前后几天写下了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份未详。
朱淑真的其它诗文

宋朝朱淑真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宋朝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宋朝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宋朝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宋朝朱淑真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
髻鬟斜掠,呵手梅妆保。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
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宋朝朱淑真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保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宋朝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宋朝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宋朝朱淑真

春巷夭桃吐绛英,
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
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宋朝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栏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作者信息
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古诗文分类
© 2021 爱诗词 | 渝ICP备2021003345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