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诗词/古诗/别董大二首

别董大二首

真人朗读

唐朝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千里黄云遮天蔽日,天气阴沉,北风送走雁群又吹来纷扬大雪。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就像鸟儿四处奔波无果只能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参考资料: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参考资料: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3页&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47-48页&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500-501页

赏析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一出的诗歌语言。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董庭兰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高适的其它诗文

唐朝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唐朝高适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唐朝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唐朝高适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独是子云居。
畴昔探灵奇,登临赋山水。同舟南浦下,望月西江里。
契阔多别离,绸缪到生死。九原即何处,万事皆如此。
晋山徒峨峨,斯人已冥冥。常时禄且薄,殁后家复贫。
妻子在远道,弟兄无一人。十上多苦辛,一官恒自哂。
青云将可致,白日忽先尽。唯有身后名,空留无远近。

唐朝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朝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唐朝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唐朝高适

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

唐朝高适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
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那可论,
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馀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
行人尚识夷门道。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有水东流。

唐朝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者信息
高适(700?—765),汉族。盛唐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
古诗文分类
© 2021 爱诗词 | 渝ICP备2021003345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