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诗词/原创文章/读唐诗三百首 品味唐诗的魅力

读唐诗三百首 品味唐诗的魅力

历史的车轮正在飞速前行,每当人们回望历史,谁人不曾体会到过唐诗的魅力,作为华夏儿女,大多数人都能够随口背诵几首唐诗。
在对后代的教育中也将背诵唐诗、弹钢琴、练舞蹈、学英语、习书法等等并列在一起,成为非常热门的选择。唐诗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依然很高。
虽然如今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写出像唐诗那样的诗句,但是学习唐诗的热情在华夏儿女心中从未减少。
唐诗是极具美丽的,它的魅力在于它所体现的气度与强盛,它的魅力在于它所描绘的细腻与美妙,它的魅力在它所表达的人格与精神。
唐诗是华夏文化中那最经典、最深邃、最形象、最具感染力的代表,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星光。


一、唐诗三百首的诞生
在康熙44年(公元1710年)的时候,康熙皇帝命令彭定求、汪士钦和徐树本等人编撰《全唐诗》一书,最终经过他们多年的不断整理,集齐了2200余位唐代诗人的48900多首诗词,编刻成了一套完整的《全唐诗》。
但是由于这本著作篇幅过于宏大,在人们有限的精力之下很难读完内容繁多的著作,使得其实用性变得并不大。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孙洙以“蘅塘退士”的名义编撰的《唐诗三百首》问世,此书一经面世,立刻就成为了当时的热点,几乎是文人人手一本的地步。直到今天这套《唐诗三百首》已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二、唐诗如酒 其味自知
唐诗就像一罐酒吸日月江河之精华,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醮几滴边塞征人的离泪,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包含了花鸟鱼虫、秀丽山水、千古风流人物的美丽画卷,它充满灵气且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唐代那些伟大的诗人用文字间的寥寥几字就准确的表达了其内心的情绪、环境、志向等,将中华文字的美进行了无限的放大。他们将那种悲壮、豪迈的画画镶嵌到了字里行间,用直情流露赋予唐诗生命力,让其蕴含的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引起诗与人间的那种共鸣。
用唐诗和历史上其它朝代的诗歌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唐诗无论从体裁、派系、风格等多个方面都显得更加的完善。这是因为唐朝是一个全民爱诗、全民写诗的时代。也正是如此在唐诗中才会有不同阶层的作者。也正是如此唐诗才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这些诗人从各自的生活中、各自的人生经历中出发,用不同的文笔来形容和表达自身的情感。

古人云,诗言志。唐诗是用最简约的语言来记录思想、抒发感情。有很多作品都是惟在“兴趣”的,甚至说诗人无意为诗却诗意无穷,达到韵味之致。
宋之问的《灵隐寺》是按照诗人游览的景物进行写作的,先写飞来峰,然后写灵隐寺本身和外面的景色,最后诗人抒发想出世归隐的感想。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透露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寂寞无聊的心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俯仰古今,写时间的悠长;“念天地之悠悠”写诗人登楼远望,写空间的辽阔;“独怆然而涕下”写诗人孤独苦闷的情绪。
杜秋娘的《金缕衣》是一首哲理性强、涵义丰富的诗,或警戒人要惜取寸阴,或教人要及时行乐,或教人不要贪图荣华富贵,或劝人要及时争取爱情,或启示人要建功立业。
从“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些唐诗中包含了恢弘的气度、豪迈的气概和非凡的自信自然融入到这些唐诗中,透视出唐朝国力的强盛,没有什么东西像唐诗一样可以穿越千年向我们传递如此精微的信息。它就是一部诗化的史书,研究唐代历史,我们没有理由不研究它富于魅力的诗歌。

唐诗的魅力远不止笔者的聊聊数笔,它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唐诗让我们的生活诗化了,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诗意,最终被熏陶成了温文尔雅的君子,心气和平的仁人,思想深邃的的智者。这,正是唐诗的魅力,正是唐诗代代传诵,被国人奉为文化经典的奥秘所在。

但唐诗的魅力远不止此。

古诗文分类
© 2021 爱诗词 | 渝ICP备2021003345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3178号